RealFolkBlues quoted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by Daron Acemoglu
經濟長久繁榮的關鍵,竟然是政治!
問世十年後,仍是解釋力最強的經典之作
窮國之所以窮,不是因為地理或文化,而是制度選擇的結果!
『應該列為政治人物及所有關心經濟發展的人的必讀書目。』
────賈德.戴蒙,《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為什麼有些國家十分富裕,有些國家卻異常貧困?帶來繁榮富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富裕的社會能夠一直繁榮下去嗎?
作者的研究顯示,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由於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作祟,繁榮富裕的關鍵在於社會選擇採行何種政治經濟制度。
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作者稱為「廣納型制度」,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反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作者稱為「榨取型制度」,則國家必然走向衰敗,即使短期之內出現經濟成長,卻必定無法持續。
數千年的全球歷史說明了,制度可以往更具廣納性的方向移動,也可能會倒退回較具榨取性的狀態,淺層的民主也可能被綁架成為實質的權貴政治。
作者將備受推崇的多年學術成果,化為架構完整順暢易讀的一般讀物。他們以全球史為素材,運用嚴謹的經濟學分析與政治學洞見,幾乎全面檢視歐美亞非等地的歷史發展,並提出簡潔有力的理論解釋。對於臺灣當前的內外處境,此書恰是幫助我們釐清方向的重要啟示。
★全書內含16頁彩色照片
英國興建鐵路最初的目的在於統治獅子山,但到一九六七年,其角色已經變成經濟性的,主要在於運輸該國的大宗出口,包括咖啡、可可及鑽石。咖啡及可可的種植戶都是曼德人,而鐵路則是曼德蘭對世界的窗口。一九六七年的選舉,曼德蘭的選票大舉倒向亞伯特.馬蓋。史蒂芬斯的興趣在於抓權,至於促進曼德蘭的出口,則非他所關心。他的理由很簡單:凡是對曼德人好的就有利於獅子山人民黨,不利於史蒂芬斯。因此,他停止興建通往曼德蘭的鐵路,而且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鐵軌和車輛全部拋售,使事情再也無法逆轉。今天,從自由城向東行,就會經過廢棄的哈斯汀(Hastings)及滑鐵盧(Waterloo)車站,再也不會有火車通往波城了。當然,史蒂芬斯的激烈動作對獅子山最有活力的經濟地區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但就和許多獨立後的非洲領袖一樣,如果要史蒂芬斯在鞏固自己的力量與促進經濟發之間做選擇,他會毫不猶疑地選擇前者。今天,如果想要前往波城,根本沒有火車可搭,因為如同沙皇尼古拉一世害怕火車會把革命帶到俄羅斯,史蒂芬斯相信鐵路將會增強對手的力量。如同許多掌控榨取式制度的統治者,由於害怕自己的政治權力遭到挑戰,他寧願犧牲經濟成長以阻止挑戰的發生。
—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by Daron Acemoglu, James A. Robinson (69.27%)